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福永街道“安心行动•云端关爱”系列文化活动--“云端思念”故事会视频征集

福永街道“安心行动•云端关爱”系列文化活动--“云端思念”故事会视频征集

安心服务千万家,党群关爱在云端
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深圳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福永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、日夜奋战在一线。

在区组织部门“安心行动Ⅲ”统一部署下,福永街道党建服务中心积极策划,推出“安心行动•云端关爱”系列文化活动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。据悉,文化活动有:“云端的思念”故事会、云赏·少年派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快闪活动、“红色记忆”云端少年绘画大赛以及云端周末音乐会等线上文化活动。以丰富疫情当下市民的文化生活,舒缓居家办公、学习和隔离带来的压力,激励人们坚定信心、乐观生活、开心工作,在党建引领下众志成城,共克时艰。

主办单位

福永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(宣传工作组)

福永街道党建服务中心

活动主题

安心行动•福永街道“云端思念”故事会;

活动对象

辖区内各社区居民、中小学生、企事业单位职工等,鼓励青少年参加;

活动时间安排

作品收集截止时间:2022年3月30日;

作品线上展播时间:2022年4月5日;

活动地点

活动地点:宝安区福永街道;

活动形式及内容

1、参赛者以故事讲述并录制成小视频的方式上传至指定邮箱;

2、讲述内容必须以推文所附“云端思念”8个故事为文本,讲述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讲述。形式可采用配乐讲述、表演讲述、多人讲述、亲子讲述等;

3、组织专家进行视频评选;

4、对获奖视频作品进行专业剪辑制作和后期包装,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播。

活动流程

1、通过邮箱的方式收集参与者录制好的视频;

2、邀请专家对收集的小视频进行评比,排名;

3、根据专家评比结果,对每个故事讲述的优秀作品,组委会将于3月31日至4月2日期间预约参赛者对作品进行专业视频拍摄。将优秀视频剪辑成一个完整的短视频,通过公众号、今日头条、腾讯等网络平台进行展播宣传。

奖项设置

一等奖:2名

二等奖:4名

三等奖:6名

优秀奖:10名

奖励办法

本活动由主办方委托第三方机构策划执行,详细活动规程和奖励办法由第三方制定和发布。(奖品价值:一等奖800元、二等奖500元、三等奖300元、优秀奖200元)

活动要求

1、录制视频时长3--5分钟以内;分辨率最低为1920*1080;格式为MP4;单个视频文件不能大于1G,不低于300M;

2、故事讲述可采用单人、亲子、多人、配乐等多种表现形式,必须以优选普通话,接受广东白话、客家话,潮州话;

3、参赛者需着正装,声音、画面需清晰,不得有摇晃和抖动;

4、所有视频必须横屏拍摄(不接受手机竖屏),比例为16:9最佳,视频需整体连贯,不得有拼接现象;

5、录制地点可以在室内、也可以在室外;(请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录制)

6、作品需在2022年3月30日之前提交到主办方指定邮箱;

7、所有参赛作品所有权,归主办方所有。

作品提交方式

1、所有作品在规定时间内,通过邮箱或微信的形式,报名参加;

报名邮箱:908597526@qq.com

报名咨询微信:13955265169(董小姐)

咨询电话:28158719

2、超大视频上传方式:先注册百度网盘进行视频上传;上传完毕后,分享视频,选择有效期为“永久有效”,复制分享的链接和提取码,再将“视频访问地址”和提取码发至指定报名邮箱908597526@qq.com;

3、邮箱报名,发送作品信息需包括以下内容:表演者姓名(可多人)、联系人电话、作品名称、拍摄时间、拍摄地点、联系邮箱等信息。

“云端思念”故事会:

1、兴围十七勇士

在绿树如茵的福永街道兴围社区一角,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,这里安葬着十七位抗日英雄。他们就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一中队的战士。指尖触及这坚硬的纪念碑,耳边仿佛又回响起战士们响彻云霄的喊杀声……1942年初春,中国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如火如荼。在共产党领导下,广东抗日游击队已经壮大到1500余人,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。1月下旬,中共南方工委负责人在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主持召开“白石龙会议”,决定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,统一领导东江、珠三角和中部地区的敌后抗日斗争。此时,正值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,担任国民党惠州淡水守备区指挥所主任的第65军187师师长张光琼,叫嚣要在3个月内将惠东宝游击队斩尽杀绝。为了粉碎敌伪企图,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主力珠江大队和宝安大队,深入宝深线、宝太线敌占区,在敌后开辟新区进行斗争。宝安大队一中队在中队长黎崇勋、副中队长卢耀康率领下,主要在黄田、福永一带活动,他们利用黄田公路税站,经常切断日军太平至南头的交通动脉,给敌伪造成重大威胁,成为敌伪的眼中钉、肉中刺。为了报复游击队的滋扰,12月24日下午,南头日伪军出动200余人,向黄田税站发起进攻。黎崇勋中队长率队奋起还击,并提前布置下了“口袋阵”。当耀武扬威的日伪军打着膏药旗进入“口袋”后,随着黎崇勋中队长一声令下:“打!”刹那间,枪声四起,手榴弹轰鸣,打得日伪军措手不及,狼狈逃窜,死伤一片。但他们很快又集结起来,再次发动进攻。经过几轮交锋,一中队在天黑前终于将敌伪军击退。但中队长黎崇勋等3人不幸负伤。入夜,副中队长卢耀康率领第一小队转移到兴围一带隐蔽休整。没想到顽军连夜又出动上千兵力,将兴围围得水泄不通。25日天刚麻麻亮,恼羞成怒的日伪军便发动猛烈进攻,步步紧逼卢耀康小队据守的阵地。卢耀康小队被迫退守珠江大堤,他们以寡敌众,从早晨战至午后,击退顽军无数次进攻。由于白天退潮,他们无法从海上驾船撤离,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,战士们英勇不屈,与顽军展开殊死决战,直到子弹全部打光,他们又与敌人展开肉搏。最终,卢耀康、黄密、王天锡、陈炎、李国玺、梁文波、曾石安、曾发、曾无吉、刘梓田、游慎波、陈词、张刚、李忠等17名勇士因寡不敌众,壮烈牺牲,血染珠江口。这场战斗,打死打伤敌伪军百余人,给顽军以沉重打击,彻底粉碎了顽军消灭惠宝游击队的企图,成功掩护了总队机关和老百姓的安全转移,为打击日本侵略者、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胜利立下战功。

2、怀德人的红色基因

福永怀德人素来都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怀德是革命根据地,曾经被广东省政府评为“革命历史自然村”,相继有40多人参加东江纵队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,牺牲的烈士就有20多人。

铭记历史,才能知道来路;致敬英雄,才能传承伟业。在这里,给大家讲一讲怀德历史上那些薪火相传的红色故事。

1924年,中共广东区执委指派黄学增等人来到宝安开展农民运动。1925年7月,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,第一批7名党员中就有3名怀德人,他们分别是潘寿延、潘国华、潘满容。1926年潘寿延等人在福永组建农会,开展福永农民运动和土地斗争。1928年2月,中共宝安“一大”召开,潘寿延、潘国华、潘满容均为“一大”代表,潘满容还当选为福永党小组组长。

抗日战争时期,怀德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,很多人参加了东江纵队。还有不少怀德籍海外华侨、港澳同胞也纷纷捐款捐物支援抗战。旅居海外的潘炳芬捐出大部分家财。

1942年8月,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福永青年团,成员主要有潘松添、潘松寿、潘耀财等,他们开展减租减息宣传活动。同年10月,他们又建立了福永税站,积极为游击队筹粮筹款,收集情报,破坏敌伪交通线,开展敌后抗日斗争。

潘国财,是怀德革命根据地早期的开辟者之一,他1941年参加革命,曾担任东江纵队中队长。他发动全家人投身革命,把自家的住所用作游击队常驻地和指挥部,在这里策划革命行动。1946年6月在石排山被捕牺牲。

潘国佳,是潘国财的亲弟弟。1941年跟随哥哥参加革命,曾担任粤赣湘边游击纵队三团某大队队长。1949年潘国佳组织发动布吉伏击战,率队与敌人展开了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。他身负重伤,仍浴血奋战,最终壮烈牺牲。

潘耀财,参加福永青年团、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,后来又在福永税站开展敌后工作。

陈容好,是潘耀财的妻子。1948年给游击队运送物资时在海上遇难,牺牲时怀有身孕。

潘耀明,1947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平桥武工队。解放后曾任怀德农会会长。

文爱章,是潘耀明妻子。1948年给驻香港游击队运送支援物资时遇难。

巍峨青山,垂首致意;滔滔江海,含泪呜咽。这些革命先辈,他们有的是夫妻、有的是兄弟,都是一家人一起投身革命事业,前赴后继,英勇不屈。怀德人的血脉里流淌着红色基因。这一长串的名字,汇成了一曲曲气势磅礴、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。

3、怀德革命先驱“潘氏三杰”

福永是一块红色土地,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。建党初期,在中共宝安县最早的7名党员中,有3人都是福永怀德人,他们是:潘寿延、潘国华和潘满容。这3位革命先驱被誉为“潘氏三杰”。

我们这里重点讲讲“三杰”之一的潘寿延的故事。

潘寿延,又名潘翀(chōng),1903年出生在怀德旧村,9岁入读私塾, 15岁入读南头宝安县县立小学,完成高小课程。毕业后因家境破落,被迫回村放牛。由于潘寿延聪慧勤奋、办事严谨,深受村民喜爱。1922年,村民以集资借款的方式,资助他前往广州省立第一中学,也就是今天的广雅中学。当时,广州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大本营,同时也是共产党开展反帝反封建及农民运动的中心,革命气氛浓烈。潘寿延生在农村、长在农村,了解农民的疾苦,一心想要通过知识改变农民的命运,报答村民的支助。

求学期间,他如饥似渴地阅读《新青年》等进步书刊,奋不顾身投入革命运动的洪流,加入了学校进步组织“青年社”,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,并参加了中国工人运动持续时间最长的省港大罢工,经历了“六·二三”惨案,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。在这期间,他结识了中共广东省农会的负责人黄学增等人。

毕业后,潘寿延在党组织的建议下,只身回到宝安县,深入各村,发动群众,组织农会。1925年7月,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,潘寿延和怀德同乡潘国华、潘满容以及另外4名同志成为宝安第一批共产党员。1928年,中共宝安“一大”召开,“潘氏三杰”都是“一大”代表。“一大”结束后,潘寿延先后担任过农民协会秘书处主任、中共宝安县委委员、共青团宝安县委书记、广东省委员会东宝分会委员等重要职务。

碧血丹心,气吞山河。大革命失败后,潘寿延流落香港,秘密从事地下工作。他组织成立了“世界语学会”,继续宣传革命思想,帮助许多文化名人和进步青年意气风发奔赴圣地延安。

日本占领香港后,潘寿延利用他在香港的合法身份,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日本驻军规模、军械和兵力部署等,为游击队提供情报,直到新中国成立他才回到内地。

“红花无情笑东风,青山有幸埋忠骨。”由于历史资料遗失,潘氏另外两“杰”潘国华和潘满容的生平资料不详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铁骨铮铮的“潘氏三杰”是怀德人的骄傲,是播撒火种的革命先驱人,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。

4、“水流柴”人家

古时候有一群人,他们在江河或沿海的近岸,以捕鱼为生,居无定所。岸上的居民称他们为“疍民”。

解放前,这群渔民没有土地,没有房子,以船为家,就像水上漂的木柴一样,他们自嘲是“水流柴”。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,不仅要抗击台风,还要警惕被海盗抢劫,天灾人祸不断,他们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。

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,一切就变好了,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,“水流柴”们分到了土地,终于可以到岸上定居。

他们在浅海滩涂上,用土堤将水平面分成棋盘一样的方格,在这里养殖鱼虾螃蟹。这些方格就被大家叫做“基堤鱼水围”(简称“基围”),住在这里的人就被大家叫做“基围人”。他们纷纷把自己生活的村子改名为翻身村、和平村、民主村、共和村、兴围村等真诚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。

基围人勤劳勇敢,吃苦耐劳。改革开放后,大家开发滩涂的积极性特别高,全市十多万亩水产基地,包括高标准鱼塘、虾塘,几乎全是“基围人”开垦的。终于过上了好日子,基围人也从简陋的窝棚搬进了“大寨房”,住进砖瓦房。

“渔船出海似蛟龙,幸福生活靠劳动,紧紧跟着共产党,欢歌扬帆鱼满舱。” 这首诗讲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基围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生活。

5、“三星堂”的故事

福永村的原名是“三姓堂”,也叫做“三星堂”。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一起说说三星堂的故事。

宋朝末年,元兵大举入侵中原,为了躲避战乱,河南的陈家、梁家两家人决定搬家。

陈家人的祖先是宋孝宗年间进士陈朝举,出任授正议大夫,他带着三个儿子从洛阳迁到广东南雄珠玑巷。元朝初年,他的孙子辈又辗转搬到松岗燕川村,最后在陈屋村定居。

梁家人的祖先来自河南光州,后来定居福建南安。南宋宁宗期间,梁家后人梁文奎获进士,在东莞定居。后来,曾孙梁仕佑带族人又搬家到沙尾敦头,立名梁家屋。

陈姓和梁姓在这里落户后靠捕鱼种田为生,他们非常团结,互相帮助,生活平淡、安宁。

在陈姓和梁姓之后,又有庄姓家族来到福永。庄姓家族的祖先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庄子。宋朝末年,庄敬德从福建跟随文天祥率兵跟元军打仗,中途跟大军失散,次子庄元智决定率族人卸甲归田,也来到此地,建立了庄屋村。

大家都经历了战火磨难,非常珍惜和平的生活,陈梁两家族人热心的帮助庄家安家落户并教授捕鱼生计。

由于福永靠近珠江口,当时台风很多,人们生活艰辛,陈、梁、庄三族互帮互助,相处和睦。他们经常一起出海打鱼,互通有无,还打破门第观念,互相通婚。

自此,村子里罕见地保留了三个家族的祠堂。这在当时排外族群、祠堂观念重的环境下是非常罕见的。外村人都很羡慕,所以叫他们“三姓堂”,也被人们敬称为“三星堂”。

6、“诗礼传家”好家风

“怀德”,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,是指怀念祖辈的美德,并且把它发扬光大、代代相传的意思。怀德人“诗礼传家,崇德向善”的家风故事至今仍让世人津津乐道。

北宋末年,潘氏家族从河南荥阳搬到了广东韶关南雄珠玑巷。不久后,宋元交替,天下大乱,潘氏先祖潘仲鉴又带着家人来到了东莞清湖。南宋理宗在位期间,潘仲鉴再次带着全族人搬到福永龙堂,然后在这里扎根立业。潘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人就都生活在这个地方。

潘仲鉴祖上都在朝廷做官,从小学习孔孟儒家思想,所以他就引用孔子《论语·里仁》中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”这句话,给居住的村落改名为“怀德”。并且给潘家立下了“诗礼传家,崇德向善”的家风,代代相传。

怀德开村第七祖潘礼敬第二个儿子潘义察,从小受其父影响,一生重义轻财。他所生活的时代,福永周边地方商人云集,已出现暴发户,并为非作歹,称王称霸,让老百姓深恶痛绝。

有一次,潘义察看见他的孙子正在与人发生争执,立即大声喝止。待询问原因,他年幼的孙子振振有词:“没原因,我就看他不顺眼。”

潘义察闻言,大发雷霆,厉声斥责道:“不能这样胡来。要学会以礼待人。”他的孙子低着头不敢吭声----

后来,潘义察怕子孙染上社会上的不良坏习气,严禁潘家的孩子与那些纨绔子弟来往,并订立家规,让他们名礼义,读诗书,一有时间就跟他们讲做人的道理。在他的严厉家规教育下,潘家子孙没有一个走向歧路。为给子孙树立守法榜样,潘义察还带头缴税,哪里遇上灾情,他便主动带头捐钱捐物。

在他的严厉教导下,潘家成为当地备受尊重的大家族,怀德村也成为享誉一方的“诗礼”村落。

国有典,家有训。“俭可助廉,勤能补拙。克勤克俭,是为美德。”潘仲鉴不仅看重德行,也看重文学修养,在怀德培养起了浓厚的读书氛围。时至今日,“诗礼传家,崇德向善”的家风绵延千年而不绝,依然在影响着后人,成就了一代代拥有杰出学识品德的怀德人,薪火相传,历久弥新,始终浸润着这块土地。

7、“望烟楼”的传说

话说宋末元初,中原大地战火不断,抗元名臣文天祥的侄孙——文应麟带领族人举家迁徙到大茅山脚下,开荒种田,并在此繁衍生息,建立了岭下村,就是现在的凤凰村。

为了继承伯爷的抗元志向,文应麟和自己的好友常常去大茅山山坳练武。一阵阵北风呼啸掠过,但他全然不顾,专心致志习武。他心中也时常怀念伯爷,休息之时会爬上山顶眺望远方。

适逢灾年,很多村民家里都断粮了。文应麟为人乐善好施,经常接济穷人。时值灾荒之年,民不聊生,他忧心忡忡,一心只想着要帮助村民们渡过难关。望着山脚下的村庄,他灵机一动,忽然想到个好主意。“山顶可以看到整个村庄,傍晚的时候,我来这看看哪家房屋的烟囱没冒烟,那就说明这家无米下锅了吧。”于是每天傍晚,他都爬到山顶眺望村落,如果谁家烟囱没有冒烟,就派人送粮过去。为了方便查看,他干脆在山顶建了一座望烟楼。

这样,在他的接济帮助下,村民们渡过了难关。后来在他的带领下,村民们勤劳致富,全村人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。

8、“麻篮仙印”的传说

一天傍晚,文应麟从望烟楼一边吟诗一边向山下走去。“雨顺风调庆有年,喜见四野走炊烟……”文应麟正念道抬头看见远处大石台上有一白衣女子在那里纺线。“烟楼只望百里远,更有饥寒逾万千。”白衣女子一边纺线,一边念道。文应麟正想上前询问,却已不见女子踪影,近看只见石头上面留下了一个竹篮印和两对脚印。

文应麟也纳闷啊,以为自己眼花,可白衣女子这两句诗很真切啊,那意思好像在说自己只看到了山脚下村民的温饱,可广袤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仍是缺衣少食,处境艰难啊。

晚上,他做了个梦,梦见白衣女子把麻篮里纺好的线抖了出来,扔向远方变成一片片黄灿灿的麦田。再细看,白衣女子显出观音的真身飞走了。

文应麟从梦中惊醒,觉得这正是菩萨的点化,暗下决心要有更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,造福八方的百姓。之后,文应麟还在山上修建了名为观音祈福,实为纪念伯爷文天祥的凤岩古庙。

文氏后代也遵从祖训,厚植忠孝节义、崇文重教、勤俭创业之风德。七百多年来文氏后代传承祖先“文以载道,正气家风”的精神,并逐渐成为了深圳人性格中特有的禀赋,融入深深骨髓。

以上图文来自福永街道党建服务中心

免责声明: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用户投稿、用户转载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电话:400-889-6653;邮箱:Service@xuanmengac.com。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:xuanmengac.com 炫梦动漫

作者:
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admin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+86 400-889-6653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service#xuanmengac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